首页 筑龙新闻 北京筑龙CTO吴英礼:采购与招标平台建设模式回顾与展望

北京筑龙CTO吴英礼:采购与招标平台建设模式回顾与展望

板块:筑龙新闻
发布时间:2022-06-06 00:00:00
阅读数:474

摘要:听北京筑龙CTO吴英礼讲述招标采购与信息技术共舞的这一十八年~

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向前发展的。纵观多数行业的信息化发展历史,初始阶段因为业务沉淀经验少、技术能力不高决定了项目定制和购买产品成为主流,后期随着业务模型的完整和技术支撑以及大家思维上的转变,逐步走向软件服务的购买模式,这是历史趋势。


 

本次我们邀请到北京筑龙CTO吴英礼,听吴英礼先生讲述中国采购与招标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历程进行,以及采购与招标平台建设模式发展趋势,即基于B-PaaS平台为B端交易提供适合自己的专业采购与招标数字化产品及服务。

正文

主持人:

吴总您好,欢迎来到筑龙研究院。作为北京筑龙的联合创始人之一,您是在什么样的契机下开始从事采购与招标的信息化工作呢?


吴英礼:

2000年左右,当时我所从事的行业与采购招标有很大的交集,那时候发现这个行业的交易量很大,但信息化水平却很低,招标人、代理机构、专家、投标人都在相对传统的模式下开展工作,工作量都很大、各方体验也都很不好,所以我想是不是可以利用一些信息化产品来让各方的效率更高一点,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采购与招标发展的三个历史性阶段

到目前为止,我认为采购与招标在应用层面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半电子化阶段、基于互联网的全流程电子化阶段、智能化改造阶段。

——吴英礼

主持人:

北京筑龙2004年成立,所以您几乎经历了中国采购与招标电子化和信息化改造的全过程。所以请您总结一下,在行业十几年的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采购与招标软件应用可以划分成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有什么明显特征?


吴英礼:

2004年初我们第一代产品研发完成,当年底我们成立北京筑龙,到现在算起来已经在采购与招标信息化领域摸爬滚打将近18年了,我结合这些年的体验和经历总结一下。

到目前为止,我认为采购与招标在应用层面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半电子化阶段、基于互联网的全流程电子化阶段、智能化改造阶段。

在展开之前,我想先说一个观点:每一个行业的信息化升级改造,都离不开国家“新基建”的建设和*策的引导规范,这是前提,采购与招标行业的信息化发展也要归功于此。

第一个阶段,是半电子化阶段,大概时间是2004-2008年这个阶段。

这个阶段的显著特点是采购与招标的部分环节在互联网或者局域网内完成。比如互联网刚兴起的时候,把报纸等纸质刊物的公示公告信息转变为基于网站形式的公示公告,这是通知形式上的变化。再比如北京筑龙2005年为太原市建设工程招投标做的标书编制和开评标系统,需要借助光盘介质来递交标书,同时开评标也局限在局域网内,这都是当时半电子化的特点。

第二个阶段,基于互联网的全流程电子化阶段,大概是在2008年到2015年。

这个阶段交易业务的链条逐渐打通,构建起了完整的全流程线上电子化。以当时的深圳市建设工程交易为例,2008年实现了包括公告发布、报名、标书递交、线上开标、评标等全流程的互联网化。这个阶段我们也帮助深圳实现了商务标自动评审、技术标辅助评审等突破。

第三个阶段就是智能化改造阶段了。

在第二阶段逐步实现了全业务类型的的电子化以后,北京筑龙和客户一起开始探索以数据为核心的智能化阶段。自2015年左右,开始创新性的结合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进行采购与招标行业的智能化改造,提升客户的采购招标体验。这个过程离不开第二阶段的数据积累和处理经验。

大概就是这样三个阶段,供行业发散参考。

 

采购与招标平台建设模式发展趋势

随着业务模型的完整和技术支撑以及思维上的转变,采购与招标平台逐步走向软件服务购买模式,这是历史趋势。

——吴英礼

主持人:

您把我国采购与招标电子化和信息化改造过程分为半电子化阶段、基于互联网的全流程电子化阶段、智能化改造三个阶段,结合我们今天的主题“采购与招标平台建设模式发展趋势”,相信我们的采招平台在这十几年间也经历了一个变迁的过程吧,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吴英礼:

这是个好问题。

我国电子采购与招标系统建设模式发展至今大概可以概括为三种:

一是平台定制开发,通过*采购形式购入,经历需求调研、系统开发、测试、试运行等多个环节实现系统的上线运行;

二是购买软件产品方式,通过购买软件产品并进行相应的二次开发,最终满足业务要求;

三是将软件作为服务购买,实现系统零部署、零维护、低成本三大目的,解放需求压力,提升用户体验。

 

主持人

那我可以理解为三种建设模式其实和平台信息化改造过程一样,也是一种思维上的进步吗?您能简单的分析一下吗?


吴英礼:

其实,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向前发展的,我们这个行业亦然。

采购与招标平台定制开发模式,长期以来占据主流地位。究其原因,除了个性化需求较高,主要是对平台所有权的追求所致,即软件资产思维,而不是数据资产思维,更直白一点称之为所有者思维。

采用软件定制模式的主要原因,无外乎两点:一是采购与招标的多业务模式和复杂流程决定了产品很难标准化。二是对于企业来讲个性化需求很多,多数平台不具备丰富的配置能力,定制在所难免。

然而,这种模式在不断地发展中,暴露了很多弊端。第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去规划和购买软硬件,导致费用居高不下;第二要经历长时间的项目定制开发、测试、上线过程,周期短则数月、长则上年;第三在后期的升级过程中产生的需求沟通、资金批复的问题极大影响了系统的升级;除此以外,对于后期运维服务的保障也难以确保。从长远看,存在着资金筹措、日常运营及后续维护等一系列问题,使系统建设难以为继,如穿棉衣过河,路子越走越艰难。

购买软件产品这种方式在当时也是一种进步,但后来发展仍然存在一次性购买成本高、后期运营和维护难度大的问题,可谓换汤不换药。所以,钱花了,体验差了这样的现状也不少见。

这些,其实是因为我们软件行业的特殊性导致的。一般而言产品开发包括了需求分析、产品设计、开发、测试等环节。对于大多数硬件产品而言,往往生产完成后一个开发周期也就完成了,而软件却大不相同。一个软件的开发完成只是代表其生命周期的开始,软件的持续维护和更新才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软件的关键。因此,任何软件都是需要持续迭代的。例如,已拥有将近30年历史的Linux内核每两三个月就会有新的版本供用户更新,平均每两年就会有一次重大版本的迭代。因此,自建平台或购买软件产品,后期的运营费用无异于滚雪球,越滚越大。

当然,造成这些问题是历史时间原因。纵观多数行业的信息化发展历史,初始阶段因为业务沉淀经验少、技术能力不高决定了项目定制和购买产品成为主流,后期随着业务模型的完整和技术支撑以及大家思维上的转变,逐步走向软件服务的购买模式,这是历史趋势。

相比功能多次变迁,采购与招标平台的建设模式经历的阶段虽然少,但也正在从基于传统解决方案基础上的私有化定制、私有化部署模式向购买服务模式转变。虽然离真正我们所说的软件即服务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但提供软件服务的整体方向是对的。


主持人

刚才您提到,采购与招标行业未来的模式会像其他行业一样,以软件即服务的方式为主要发展方向,能简单说一下这种模式和传统软件定制模式有什么区别么?


吴英礼:

首先不管哪种方式,无论是给用户量身定做一套系统还是提供服务,或者是购买产品,虽然投入、效率等不尽相同,但都是从满足用户需求、解决痛点为出发点的。

通过购买电子化采购与招标软件服务,*或者企业将不再受限于某个单一的软件厂商,不再束缚于具体的功能修改和迭代,无需购置IT硬件设施、无需组织团队研发软件系统,就可快速实现采购与招标的电子化,低投入得到高产出,大大降低试错成本,同时可以实现平台的快速上线运营,在保证平台公信力、安全性、易用性的前提下购买软件服务模式的优越性将非常突出。

通过购买软件服务的方式,可以有效将业务和信息化部门从建设、运营和维护的琐碎事务中解脱出来,专事监管,提高了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有助于形成交易平台之间良性竞争的局面。

如果对比起来,几种模式主要差异就是“时间”、“钱”、“服务”三方面的区别。

“时间”指的是效率上的差异。

传统方式需要经历前期需求编写、项目调研、采购等一系列动作,后期同样要历经产品规划、研发测试、环境准备、运营人员培训等等工作,非常繁琐。而软件服务模式下用户只需要开通账号配置自己的业务流程就可以开展相关业务。

比如说功能的升级,或者说性能的提升,不管是以私有化部署的,还是说项目定制的方式,你都要提需求、提升级,找团队来开发。这个周期对比重新建设来说,虽然体量小一点,但这个工作量可一点不少,而购买服务的方式基本上就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因为新功能都是直接为你更新过去的,直接使用就ok

“钱”让二者的成本差异大。

传统模式无论是定制还是购买产品除了需要支付巨额的购买费用外,还需要为机房建设或者云存储资源以及网络宽带等支付费用。在这背后你需要配置大量的运维团队,如管理机房以及服务器操作等。此外,你还需要配置一个运营团队,包括业务需求的验证以及上线后的客户服务,这些都是成本。

运维团队其实对每个平台来说,隐形成本是相当高的。初步算了一下,运维团队和客户团队加起来,就算10个人,人均成本30万,一年就350万到接近400万的成本,大家可能是看不到的,但实际上它是实实在在发生的。

而体验好坏主要体现在服务范围和服务质量上,这是两种模式的第三个主要差异。

传统模式下客户想要获得丰富且优质的平台服务通常需要为之付出很大的成本,与此同时因为优质服务资源有限,导致软件公司在服务多个重要客户时出现分配不均的情况,想要为每一位客户维持高质量服务就成了一件头疼的事情。

但软件及服务模式在服务方面的优势就非常明显。无论是服务范围、服务质量,因为可以集中更多优质力量做客户成功,客户就轻松很多。

除了以上三个主要的差异外,比如在部署环节上软件服务不需要考虑各种环境,对于客户来讲是零部署、零维护,服务提供商会对确保稳定性、安全性;比如有没有攻击等进行监控和处理,用户不需要考虑这么多问题。

北京筑龙对应的解决方案

它是能力更强的企业级采购B-PaaS平台,我们叫它大采购

——吴英礼

主持人

您介绍了这么多,想必北京筑龙已经有了对应的解决方案吧,是什么呢?


吴英礼:

是比传统软件及服务(SaaS)能力更强的B-PaaS,我们叫它大采购。它们的区别我详细说一下。

PaaS直译是平台即服务,就是一个底层的应用搭建平台。而SaaS是真正意义上使用层面的一种软件服务。所以PaaS可以搭建出许多专业的SaaS服务。像我们圈里经常提到的企业招标采购、非招标采购、单纯的采购以及公共资源也好还是国际招标、各类产权交易等都可以通过大采购B-PaaS搭建出来。
举个形象点的例子。大采购就像是一套乐高的基础积木,可以搭出来消防车、飞机、写字楼等各种模型来,那搭出来的这些东西就类比采购与招标的各种SaaS应用。

大采购B-PaaS平台具备的能力

交付快、成本低、迭代速度快、升级体验好、可配置程度高、数智化水平高、创新多租户模式、采购与招标全链路。

——吴英礼

主持人:

强在哪里,您能简单说一下么?


吴英礼:

那我王婆卖瓜一下。(笑)

大采购作为一个B-PaaS平台,能力是抽象的,它的优势更多是通过所搭建的各类交易平台所体现的。我总结几个点:

交付快、成本低、迭代速度快、升级体验好、可配置程度高、数智化水平高、创新多租户模式、采购与招标全链路,大概这几个吧。



主持人:

您对大采购有什么期待么?


吴英礼:

我们一直认为,大采购不是筑龙的大采购,是行业的大采购。

作为企业级采购B-PaaS平台,大采购愿以引领中国采购与招标向数智化方向快速发展为使命,促进软件即服务模式在采购与招标行业的快速生长,通过大采购B-PaaS平台的能力,让越来越多的B端客户体验到这种模式的先进性。


主持人:

感谢吴总的参与,谢谢。


 

来源:http://www.rmzxb.com.cn/c/2022-06-06/3130586.shtml

上一篇:北京筑龙携手安徽交控,助力交通行业采购数字化驶向“高速路” 下一篇:北京筑龙携手重庆联交所集团,打造企业物资采购智慧生态圈!

在线咨询

在线沟通,获取专业解决方案

立即咨询

筑龙服务

扫码获取专业服务

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信息

热线服务

售前咨询   13261642342

公共资源   010-86483801

企业招采   010-86392341

链接链接